行业资讯
首页>行业风采
跨越万水千山③|青春与法治的“双向奔赴”——记合肥西部锻炼青年律师黄祺炜
信息来源:市律协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5   查看次数:7



2024年,合肥市派出2名“1+1”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与3名西部锻炼青年律师,从合肥奔赴新疆、宁夏、贵州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和实践锻炼。这一路,是万水千山的距离,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延伸。现在,让我们循着这五位律师的足迹,品读新时代合肥律师驻守边疆、捍卫公平正义的生动故事。

本期主人公:合肥西部锻炼青年律师黄祺炜,服务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镇

黄祺炜,男,1994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大学毕业,2022年正式成为执业律师,现执业于安徽双睿律师事务所。2024年8月,他远赴千里之外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镇,开启了一场青春与法治的“双向奔赴”。一年来,黄祺炜律师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律师的法治担当,在黔山深处留下了坚实的法治足迹,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践行法律服务初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律师,黄祺炜始终牢记“党旗所指即是方向”。自2024年8月赴黔以来,他扎根西南山区,投身政府法治建设、法律咨询、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工作。一年间,他接待群众200余人,提供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权益、交通事故及校园侵权等法律咨询100余次,涉及金额约100余万元;配合社区参与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信访矛盾纠纷10余次;开展法治宣讲5场,受益人数约500人;参与调解案件26起。


1.jpg


2.jpg


黄祺炜深知,基层法治既要“输血”——通过法律服务解决群众当下的难题,更要“造血”——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让大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普法工作中,他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创新形式、贴近民心,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


3.jpg


在“法律明白人”培训中,他用赡养纠纷、遗产继承等“身边案例”解读《民法典》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分享自己的调解经验。一位参训群众感慨道:“黄律师讲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知道遇事别光吵架,法律才是最公正的尺子!”。

在“人民调解员”培训中,他聚焦调解员“高效解纷”的实际需求。考虑到乡镇社区调解工作节奏快、涉及纠纷类型集中,他提前梳理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侵权赔偿等高频矛盾对应的法律依据,将《民法典》《劳动法》中的重点条款进行总结筛选,方便人民调解员在日常调解过程中,能够迅速、高效地检索到相应法条,帮助调解员将日常调解经验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做到矛盾化解有尺度、有速度、有温度。

深耕基层法治建设,助力政府科学决策

“把每一件基层法治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是黄祺炜始终坚守的工作准则。在他看来,基层法治工作没有“小事”,每一次法律咨询、每一场纠纷调解、每一条法律建议,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2025年2月,万山镇人民政府推进贵州汞矿地区申遗工作,其中关键任务是无偿收回汞矿公租房中的养殖场。这一工作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众不满,影响申遗进程与社会稳定。黄祺炜主动请缨介入,他深知,要顺利推进工作,必先厘清法律关系、赢得群众理解。为此,他查阅历史文件、实地走访、分析法律依据,厘清权属关系,全面掌握情况。经过梳理,他发现:自贵州汞矿公司破产清算后,原贵州汞矿职工房就由万山区人民政府回收接管变更为公租房,2008年,万山区人民政府因公租房普遍闲置,为促进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经营、劳动致富,将该区域公租房无偿借由当地居民使用,为当地居民生产养殖提供房屋保障。2024年,万山区人民政府将原贵州汞矿公租房的所有权、处置权、管理权划拨至万山镇政府,万山镇政府是该片公租房的合法所有权人,万山镇政府现在收回该区域公租房合理合法。

在摸清情况后,黄祺炜立刻向万山镇政府提交“关于收回原贵州汞矿职工房工作”的书面报告,并在万山镇生猪养殖场推进会议中,结合《民法典》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合同编等法律规定,详细阐述了收回房屋的合法性,并提出“公告告知—普法协商—依法处置”的三步解决方案,建议万山镇政府以合法程序引导居民有序搬离,为政府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行动指引。

走访过程中,大多数占用原贵州汞矿职工房用于养殖生产的居民都对万山镇政府享有该房屋所有权表示认可,也愿意支持政府开展申遗相关工作,对现有养殖场进行搬离,但也有部分养殖户担心多年来投入的修缮费“打水漂”。在面对大家提出政府给予补偿的诉求时,黄祺炜以《民法典》物权篇为依据,向群众解释当初房屋系“无偿借用”,且政府已提供政策扶持,居民自行投入的修缮费用不属于法定补偿范畴。他与镇干部逐户走访,耐心宣讲法律条文,最终促成3户居民签署搬离协议,助力政府高效完成申遗前的关键任务。此举不仅赢得群众理解,也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治保障。


4.jpg


锻炼期间,黄祺炜还参与了万山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专班,负责为拟订万山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提供法律建议,对接区直相关部门,通过“三上三下”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参与万山镇政府党委会,为万山镇政府日常行政工作开展提供相关法律建议50余次,涉及金额约3000余万元。

筑牢社会安全屏障,守护群众生命财产

在万山镇的一年里,黄祺炜不仅是法律服务者,更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主动投身于各类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用行动诠释着青年律师的责任与担当。

万山镇有废弃矿洞,部分人员受利益驱使可能铤而走险进行盗采,不仅涉嫌违法,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杜绝这一问题,黄祺炜主动加入废弃矿洞盗采治理工作,定期参与巡查矿坑、值守入口,对发现的可疑人员及时劝阻、宣传法律后果,从源头防范安全事故与违法行为的发生。他累计参与封堵矿洞盗洞4处,协助万山镇政府及万山镇派出所抓获盗矿人员6人,查获盗采朱砂矿50余公斤。在防汛防灾期间,他更是冲锋在前,协助排查地质灾害点,参与应急指挥调度,走访社区疏散转移危险地区居民,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5.jpg


6.jpg


7.jpg


8.jpg


在锻炼期间,他还参与6名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社区走访工作,协助管理安置帮教人员70名,走访安置帮教人员10余次,对万山镇所有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做到了全走访,向社矫人员普及法律知识并带领社矫人员参加公益活动10余次;协助万山区司法局对服刑人员假释进行社区评估5次;协助监狱核查刑满释放人员户籍信息10余次,并配合监狱、公安、司法局衔接刑满释放人员5人;帮助服刑人员家属向服刑人员所在监狱提交视频会见申请,利用所内远程会见设备,安排服刑人员家属开展远程视频会见10余次;参与贵州省司法厅、贵州省律师协会及铜仁市司法局、铜仁市律师协会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4次,并在活动中分享锻炼期间的收获、心得,交流基层工作经验。这份沉甸甸的付出,也赢得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高度认可。

从江淮到黔东,从写字楼到田间地头,从法律文书到家长里短,黄祺炜在西南群山中完成了从青年律师到基层法治工作者的蜕变。他坦言:“蹲下来倾听的姿势,把专业揉进烟火的诚意,让我真正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内涵。”这段跨越千里的法治征程,早已超越个人职业成长的范畴。黄祺炜的身影,是新时代合肥青年律师主动向下扎根的缩影 —— 他们带着专业素养走进偏远乡村,用法治微光点亮振兴之路,让公平正义不仅写在法条里,更落在田埂上、记在百姓心尖上。

 



CopyRight © 2023 合肥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14504号-1 电话:63631329(实 习) 65626130(行政许可) 63631317(投 诉) 邮箱:hflvshixiehui@126.com 投诉:0551-63631317